單元樓門禁設置的初衷,是為了讓居民更有安全感,同時抵制亂發(fā)小廣告等破壞樓道環(huán)境的行為,但記者近日走訪發(fā)現(xiàn),在許多老舊小區(qū),尤其是開放式小區(qū),門禁形同虛設已經(jīng)是較為普遍的現(xiàn)象。
“這些樓門幾乎都是開著的,我們可以直接進去送貨?!痹诒本┦形鞒菂^(qū)木樨地北里小區(qū),一名步履匆匆的快遞員對記者說。記者看到,其中一棟樓的五個單元門中,四個大敞四開,門板被用石頭或磚塊抵著,大家可以隨意出入;另一棟樓的多數(shù)單元門看似緊閉,但走近就會發(fā)現(xiàn)都處于虛掩狀態(tài),隨手一拉就能開。
在海淀區(qū)北蜂窩路22號院,記者看到一些門禁的呼叫面板已經(jīng)處于斷電狀態(tài),無法正常使用,另一些門禁上的磁條則已經(jīng)壞掉。不過,雖然門禁系統(tǒng)“罷工”,但這些門板都緊閉著?!斑@樣的門禁能擋住啥呢,就像個空架子,陌生人照樣能進進出出,一點也不安全。還是趕緊修好吧!”一名居民擔憂地說?! ?/p>
記者了解到,在一些小區(qū),門禁壞了多年,晝夜大開,居民已經(jīng)習以為常;而在另一些小區(qū),因為使用不當,門禁壞了修,修完很快又壞了,讓居民鬧心不已。
支持
門禁保障安全不可或缺
一說起門禁,朝陽區(qū)泰利明苑小區(qū)的居民感觸很深,在他們眼里,門禁是一道不可或缺的安全閘?!懊總€單元門都需要刷門禁卡才能進入,大廳里有保安值班;快遞、外賣員也可以直接說送誰家,請保安幫忙開門。我覺得這樣挺規(guī)范,大家也放心?!本用褛w女士告訴記者?! ?/p>
“這道安全閘不僅在門口,也在心里?!闭劦絾卧獦情T禁帶來的安全感,家住海淀區(qū)的居民李女士亦有同感。她說,在很多開放式的老舊小區(qū),人員混雜,單元門設一道“卡”,會讓老人、孩子安心不少?!拔壹液⒆有?,有時他自己在家,如果有人直接上樓‘咣咣’敲門,他會嚇一跳。要是有門禁擋著,先通過電話聯(lián)系,會好很多?!薄 ?/p>
在很多老舊小區(qū),設置單元樓門禁是阻止小廣告入侵的一個好辦法。一旦門禁“失守”,樓道就會被貼成“花瓜”。記者在北蜂窩路22號院看到,一些門禁已經(jīng)失效,樓道內(nèi)環(huán)境相對較差,墻面甚至是居民家的防盜門上都被貼了小廣告?! ?/p>
反對
震動聲太大不堪其擾
“這都壞了多少年了,敞著挺好?!痹诔枀^(qū)櫻花園小區(qū),一些門禁已經(jīng)失靈多年了,但不少居民卻給出了“寧可安于現(xiàn)狀”的回答,尤其是很多低層住戶更希望門禁最好別修?! ?/p>
“關門的時候,那個門禁的震動聲特別大?!钡蛯泳用癖г?,門禁閉合的時候不僅聲音刺耳,而且那股震動非常明顯,連自家房門都跟著“哐啷”一下?!爱斈暄b門禁的時候,還沒有快遞、外賣,樓里也沒有那么多租戶?,F(xiàn)在樓里樓外進進出出的人格外多,甚至半夜還有點外賣的,或者年輕人回來很晚,大半夜的門禁‘咣咣’響,真受不了?!边€有居民提到,門禁的電話機離一層居民家的窗戶很近,通話時很吵人。
記者采訪發(fā)現(xiàn),快遞員、小區(qū)租戶尤其是短租戶,都不太喜歡門禁。在東城區(qū)興隆都市馨園,有租戶提到了門禁帶來的不便?!懊繐Q一個地方住都得辦門禁卡,辦理方式還不一樣,有的中介手里就有,有的得聯(lián)系社區(qū),有的是找物業(yè),一張巴掌大的門禁卡能把人繞糊涂了?!薄 ?/p>
專家
門禁問題折射社區(qū)治理短板
在一些老舊小區(qū),租戶多,人員流動大,關于單元樓門禁的投訴比較多。如何處理這些問題,很多社區(qū)工作人員左右為難:不修,會有人投訴安全問題;修了,有人則投訴各種不便;修完以后遭生拉硬拽很快又壞了,還會有人投訴管理不善?! ?/p>
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趙小平指出,門禁問題反映了社區(qū)治理的三個短板:一是技術應用與居民需求匹配度不夠,即舊的門禁技術難以兼顧便捷性和安全性問題;二是維修責任定位不清,維修成本是物業(yè)承擔還是從公維基金支出并沒有明確的規(guī)定,而且公維基金的使用還面臨著業(yè)主表決率太低、維修基金不足和支出依據(jù)模糊等困難;三是居民的公共意識和議事協(xié)商能力不足,愛護公共設施的意識有待提升。
趙小平認為,社區(qū)可以將解決門禁問題視為提升治理能力的機會,建議從三方面入手:一是技術賦能,通過新技術改造,在成本可控基礎上,盡量彌合便捷性與安全性的沖突;二是明確責任,從制度上明確門禁維護和維修的責任,可以建立“小修物業(yè)負責+大修基金補充”的支出機制;三是提升意識和能力,通過宣傳倡導與加強監(jiān)督,提升人們愛護公共設施的意識,通過社區(qū)議事協(xié)商機制提升居民參與社區(qū)治理的能力。
編輯 何坪陽
責編 楊雙竹
審核 段欽中